新规解读 |《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》将如何重塑医院病房体验?

病区,作为医院服务的最基本单元,正迎来一场深刻的智慧化变革。2025年3月正式实施的《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》(T/SHWSHQ 13-2025),为这场变革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和可测量的标尺。

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,这份标准不再停留于概念倡导,而是提供了可落地、可评价的详细技术指南。它标志着智慧病区建设从“设备采购”阶段,正式迈入 “体系化构建” 的新阶段。

1、 从“单点智能“到”整体智慧“

新规范的核心思想,是打破以往不同系统、不同设备之间的“数据孤岛”,构建一个以患者安全和临床效率为中心、数据驱动的一体化智能环境。其评价维度主要涵盖以下三大体系:

2、新规下的智慧病区”落地三部曲“

作为苏美达股份的战略合作伙伴,江苏芳华智慧医疗认为,医院要满足新规要求并实现真正的价值,需要完成以下三个关键步骤:

1. 构建“感知神经”:物联网全覆盖
规范中大量涉及对患者、设备、环境的实时状态监测。这要求病区部署完善的物联网感知层。

我们的实践:通过智能床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离床状态;通过物联网标签追踪医疗设备位置;通过环境传感器监控温湿度和空气质量。这些构成了智慧病区的“感觉神经”。

2. 打通“数据血管”:打破系统壁垒
规范高度重视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互通与业务联动。孤立的数据毫无价值。

我们的实践:我们打造的智慧病区数据中台,如同医院的“神经中枢”,能够无缝对接HIS、EMR、护理系统以及各类物联网设备数据,实现信息统一汇聚与跨系统指挥调度。

3. 赋能“临床手足”:自动化执行
规范鼓励采用自动化设备以提升效率、降低医护劳动强度。

我们的实践:我们的AGV机器人解决方案,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。它们可自主完成药品、耗材、洁衣污衣的定点配送,将护士彻底从繁琐的跑腿工作中解放出来,回归临床护理本职。

3、智慧病区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

《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》的实施,为医院指明了一条通过提升病区单元质量,从而驱动全院运营效率飞跃的路径。

一个符合新规标准的智慧病区,意味着:

・对患者:获得更安全、更舒适、更具人性化的住院体验。

・对护士: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,专注于高价值的专业服务。

・对管理者:实现流程标准化、管理可视化、决策数据化。

结语:
标准的出台,总是领先于大规模的普及。这为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。江苏芳华智慧医疗,依托苏美达的央企资源与自身技术积淀,已准备好与您共同将规范的蓝图,转化为每一个病房里触手可及的智慧体验。

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探讨,如何以新规为指引,打造面向未来的标杆智慧病区。